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禁漁兩年,洞庭湖更美了

2022年03月23日 1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3月10日下午,王龍登上巡邏船,向南洞庭湖深處駛去。

  王龍是湖南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管理局辦公室主任,也是一名老“漁政”。船行深處,湖面越來越寬,偶爾可見候鳥流連,不時有魚兒驚躍!棒~多了,有些候鳥都舍不得飛走了!蓖觚堈f,“候鳥”變“留鳥”,正成為八百里洞庭的一道新風景。

  洞庭湖是長江唯一的吞吐型湖泊。2019年10月,湖南省《關于加強全省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稱《意見》)規定,自2020年起,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干流等實現常年禁捕。這比整個長江流域的禁漁早了一年。

  人退水清,魚繁鳥育

  “看,這兩邊,以前都是‘迷魂陣’!痹谑壓姥创蟮贪私峭ぬ,王龍告訴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被洲島和湖岸分隔出的一片水域,寬度有1500米,上空不時有蒼鷺展翅。

  全面禁漁之前,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時,漁民們用竹竿立起圍網,把湖面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大小小的“迷魂陣”,讓游到這里的魚“只有進得去,沒有出得來”。

  人退水清,魚繁鳥育!叭娼吨,漁民不再進到洲島,我們構筑生態堤壩,在豐水期保水形成常態化濕地,成為鳥類重要棲息地!惫ぷ魅藛T介紹。

  魚類也多了起來。今年2月,南洞庭湖白沙長河水域,時隔近30年再現江豚。3月10日傍晚,在安鄉縣松滋河流域東支大湖口橋河段,記者“偶遇”了江豚。站在大橋上朝下望去,一只壯碩的黑色水生物頻頻現身水面。常德市安鄉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漁政管理站站長劉啟章說,江豚在此“定居”了約兩年。

  智慧漁政,密織“天網”

  “以前純粹靠水巡岸護,如今我們有了‘千里眼’‘順風耳’!便浣修r業農村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萬威打開手機向記者介紹,只見屏幕畫面上顯示出一段湖面的實時景象。

  幾十萬畝水面,幾十個一線執法人員,如何能實現有效監管?2020年以來,沅江市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建起一套覆蓋所有禁捕水面的“智慧漁政”系統。

  在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北勝洲附近,記者看到了一個信息收集裝置。裝置安裝在幾十米高的鐵塔上,依托太陽能供電板和小型風機供電,集成的全景攝像頭、雷達系統和信號傳輸系統,能隨時為后方提供場景內的實時信息。

  “在智慧漁政系統搭建完成后,我們形成了天上有衛星、空中有無人機、洲上有監控塔、水面有人巡邏的立體監控體系!比f威說,該系統運行后,非法捕撈案件發生數量明顯下降。在益陽市資陽區,“智慧漁政”的25個監控站點全部覆蓋轄區內資江、洞庭湖、甘溪港河等25.3萬畝禁捕水域,成為禁捕退捕工作的“利劍”。

  愛鳥護魚,修復生態

  在常德市漢壽縣臨湖區域,劉克歡大名鼎鼎。曾是一名捕魚“高手”的他,現在是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協會的會長,“麾下”會員有420多人。

  談起沿岸居民意識的轉變,劉克歡說:“以前在我們西洞庭,有一道名菜叫野鴨燉蘿卜,很多人家逢年過節都做。這些年,通過和保護區一起宣傳教育,這道菜徹底從菜單上劃掉了!眲⒖藲g說,原來的捕魚捕鳥者,現在變成了愛鳥護魚者。在劉克歡的協會里,420名成員有80%是過去捕魚捕鳥的人。團隊每季度都會組織志愿者到西洞庭湖沿線13個鄉鎮宣傳濕地生態修復、愛鳥護鳥等知識;每天都有志愿者巡湖,發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就立即制止。

  “我從1983年就開始打魚,大半輩子都在問洞庭湖要資源!比A容縣漁民付錦維說,越到后來越發現,再這么下去,靠水吃水,有吃盡的一天,“長江流域禁捕,我舉雙手贊成!”退捕之后,付錦維成為一名“洞庭湖協巡員”,在湖岸上做著巡護工作。

  湖南省林業局近日組織開展洞庭湖區域水鳥同步調查,記錄到2021年冬天,洞庭湖區域水鳥74種40.4萬只,記錄的水鳥種類和數量均創新高。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禁漁兩年,洞庭湖更美了

2022-03-23 1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欧美黄频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