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實施‘千園工程’”,最新出爐的上海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千園工程”擺在了提升城市生態空間品質的重要位置,并明確提出今年要新建公園120座。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各類公園數量532座的基礎上,上海離“千園城市”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公園,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體現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不僅是上海,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興建公園,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有的城市甚至已經提前建成了“千園之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千園工程”過程中,公益性公園數量呈快速增長態勢,這一方面擴展了城市綠地空間,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些管理問題。比如,市區內的不少口袋公園往往面臨著人流量劇增帶來的公園綠化面積不足、設施承載壓力較大等問題,公園保潔、安保、設施維護面臨困難。郊野公園則出現設施利用率偏低等問題。
因而,“千園城市”不可重建輕管,不可只看數量不看質量,尤其是加強對公益性公園的有效運營管理,更是衡量一座城市軟實力和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標尺。
打造公園品質,前期設計是關鍵。城市公園是為城市居民提供親近自然、促進溝通交流的場所。因此在設計初期,就要根據不同地理環境將景觀與人文結合,構建符合地域特點的活動空間。比如,在老人多的社區公園多設計一些扶手欄桿,在規模大的郊野公園設置清晰的路標指示牌,在人流量大的公園多設計一些垃圾站點和衛生間等。
保障公園維護,資金投入不能少。當前,城市公園的建設資金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因此要合理規劃資金用途,注意建筑設計過程的節約,為日常維護管理預留費用,同時也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爭取合理支持。
增強公園管理,部門聯動有必要。公園管理涉及公安、城管、市容、環保等多個部門,因此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聯動機制,聯合有關部門,針對公園管理過程中發現的不文明行為加強勸導,對違法行為加大執法處罰力度。
城市建設素有“三分建、七分管”的說法,城市公園也不例外!扒@工程”是一項持續性、長期性、專業性的建設工作,應堅守公園城市服務于民的初衷,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推動公園與城市的有機融合,彰顯城市軟實力,增強城市吸引力。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