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條特別的產品線——智能設備和醫療影像數據服務。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它可通過遠程醫療、云平臺、數據處理分析等,賦能醫療服務。
“CT機不僅能拍片,還能提供專家庫的診療方案!睎|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信息技術變革,讓數字賦能傳統制造升級的空間越來越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依托產業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提出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實施專項行動計劃,謀劃重點項目1389個,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壯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改造升級“老字號”。遼寧著力推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優勢產業數字賦能,促進制造業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迭代升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2021年,遼寧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高于全國26.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
深度開發“原字號”。10年間,遼寧從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入手,以節能低碳為導向,推動重點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的精細化、規;、高級化、綠色化、數字化,化工精細化率達42.3%,逐步建成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
培育壯大“新字號”。遼寧結合實際,突出抓好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產業,努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集成電路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多項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能源汽車產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以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主線,一場優化要素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的創新發展洪流奔涌而來。遼寧先后出臺數字遼寧發展規劃、制造業數字化賦能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方案,引領企業耕“云”種“數”。設立專項資金20億元,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并以專項資金為杠桿,支持沈陽中科博微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等53個項目!皵底值鬃备鼒詫。目前,遼寧已建成開通5G基站突破5萬個,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9個,均居東北首位。(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責任編輯:石蘭蘭)